走进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的活动室,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徐秋彧正半蹲身子,给2岁半的乐乐挑选合适的积木。孩子玩得津津有味,徐秋彧轻声说着:“真棒,乐乐今天能搭出小房子啦。”
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是徐秋彧根据孩子上周的动作发展评估设计的精细动作训练,这样的“定制课程”,也是许多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的工作日常。
“传统服务侧重生活照护,而新职业要求从业者掌握儿童心理学、神经科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通过游戏互动、能力测评、家庭协同等方式,助力婴幼儿在语言、社交、动作等领域全面发展,同时为家长提供专业育儿咨询。”徐秋彧告诉记者。
在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为新职业后,“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这也标志着这一岗位从传统的育儿嫂、保育员升级为需要专业资质认证的技术“专家”。据悉,该职业“国标”将逐步完善。
根据日前公开的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该职业定义为在家庭及相关机构、活动场所,从事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发展引导、家庭日常生活照护等工作,并对婴幼儿照护者提供养育指导或咨询服务的人员。
业内专家指出,职业的细分、标准的细化,折射出社会对婴幼儿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更显示出人们对托育服务需求的增长。
“过去,照护0至3岁婴幼儿的要求是‘喂饱看好’,而现在,家长们提出了营养均衡、智力开发、习惯养成等多种需求。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姆’,而是0至3岁婴幼儿成长的‘科学引路人’。”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杨冬梅表示,眼下,市场对0至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需求旺盛,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
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现有托育机构仅能满足不足10%的0-3岁婴幼儿需求,家长对早教、科学养育的付费意愿增强,高端托育品牌增速显著;而全国持证保育人员约50万人,人才缺口近100万人,尤其是对于具备婴幼儿照护、早教以及营养保健、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为进一步增强托育服务供给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地院校、研究机构建设托育研究中心、专业课程等,开展理论研究,培训专业人才。
以徐秋彧毕业的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院长王志敏表示,学院设置的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不仅涵盖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估等核心课程,同时提供模拟托育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实践课程。此外,院校与地方人社部门合作,将“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技能认证课程嵌入教学计划,学生毕业时可同步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上海市依托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强化对育婴员、保育师等托育从业人员职前职后培训;福建省三明市将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家政类培训,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上浮30%;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携手广东省好心家政集团联合举办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培训班……多地通过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逐步搭建供给与服务的人才支撑体系。
从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的首次出现到如今持续完善职业认证体系,其反映的是托育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专家认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托育行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国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前景广阔。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达1518.1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2323.1亿元。
“可以看到,当前托育行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但是仍面临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系统培训较弱的问题。加强托育人才的培养体系,助力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然。”王志敏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创新探索丰富托育服务内涵,提供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九游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