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宣传与优才夏令营通知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将于2023年5月至7月举行研究生招生宣传与优才夏令营。我院研究生招生选拔原则为自愿申请、综合评价、专家面试、择优录取。现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招募夏令营学员,欢迎有意向的同学报名!
备注:专业学位直博生和硕士生均可招收非联培基地生源。联培基地简介可参照,招生名额待定。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4、毕业高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或毕业专业所在学科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或国家重点学科,且有望获得推免资格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2024届本科生,若前五学期成绩的专业排名前10%,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综合素质突出者也可报名,招生领导小组另行认定入营资格。
(1)船舶与海洋工程:接受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自动控制、力学、海洋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考生报名;
(2)力学:接受具有力学、应用数学、机械、航空航天、土木、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考生报名;
(3)土木工程:接受具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考生报名;
(4)交通运输工程:接受具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工程、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考生报名。
(4)英语成绩单(CET6、TOEFL、IELTS)复印件或提供网上打印的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5)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陈述,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三方面:选择报考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该专业的理由、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计划
(8)学生证复印件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登录学信网,进入“学信档案”在线申请学籍验证,下载本人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如不成功可根据要求申请书面认证,获得“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1)对于加盖公章的材料需为扫描件,或优先使用官方部门开具的电子版文件(如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电子版成绩单、成绩排名证明、电子版英语成绩单等)。交大本校本科生可通过数字交大或交我办APP的本科生模块申请电子成绩单。
(2)请务必确保网上填报信息真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相应资格。
内容:学院概况介绍;学科研究方向介绍;优秀研究生分享;优秀生源选拔政策说明与咨询等。(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密切关注学院通知)
6月3日和10日,学院招生工作组将赴国内6个城市开展招生宣传,内容包括:学校政策介绍、导师代表、校友代表及学生代表发言、相关政策咨询解答,欢迎到场参会咨询!
优才夏令营计划线下举行,地点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学院将为全体营员购买保险,考生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备注:为方便解答共性问题,请考生将问题描述清楚,填入腾讯文档【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Q&A】(),学院将予以统一解答。
优才夏令营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水平、科研潜力及综合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笔试)100分,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含外语听力与口语交流,面试)100分,总分200分。总分低于120分者,不予录取。
学院根据夏令营综合考核、结合招生名额确定“优秀营员”。考核等级为“优秀营员”、取得本科学校推免资格且申请我院同学科2024级研究生的考生,学院将根据招生规模,按考分从高到低录取,额满为止。如有总成绩同分的情况,优先录取面试成绩较高的考生。
报考类别为直博生的考生,须有符合2024级博士生招生条件的导师同意接收。请在报名前与导师联系,确认导师是否可以接收。学院2024年招收博士生导师名单将于6月中下旬确定,届时会另行通知。
备注:具体考试要求和安排将于入营名单确定后另行通知。请考生密切关注上海交通大学研招办网站、船建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确保报名系统中填写的邮箱和手机号码正确,并保持联系方式畅通。
上海交通大学在2024年继续实施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宽阔视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有申报意向的同学,请关注项目介绍()。申请程序按照本科直博生的实施办法进行,除了在报名系统里提交报考直博生需要的申请材料以外,还需额外提供:
学费标准可查阅我校财务计划处网页:通知公告-信息公开-上海交通大学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
本通知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解释,其他条款参照《上海交通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执行。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承载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第一台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王礼恒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民族之振兴,毕业生的杰出表现与卓越成就产生了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全球影响力。
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四个学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历届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一或A+,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连续六年蝉联第一(2017-2022年),拥有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新船舶与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力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第11(2022年),入选首批“强基计划”,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36(2023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位列A+(2023年),拥有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工程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第10(2021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位列A+(2023年),设有交通研究中心、工程管理研究所、智能交通和无人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探索生物前沿,解码生命之光——中国政法大学MBA实践教学走进武汉生物科技产业
“云”看考场!交通指南! 深圳大学考点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温馨提示
现货正版】2025MBA MPA MEM 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