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源大会议程公开|自主智能体——迈向通用智能的必由之路论坛

  常见问题     |      2025-08-13 09:03

  将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召开,本次智源大会汇聚四位图灵奖得主、海内外顶尖机构学者与产业领袖,在思辨与实证的交织中,为 AI 的未来绘制航图。报名通道已开启

  Agent(智能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概念,强调智能系统作为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与反馈,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智能体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期许,有人将智能体作为大模型武装专业知识、赋能千九游体育网站入口行百业的技术方案,有望成为大模型深入工作与生活应用的重要形态;也有人将自主智能体作为大模型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展示出更强的自主探索、决策规划和协作能力。毫无疑问,自主智能体是当前大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热点线年,自主智能体之于我们的意义,究竟是站在智能技术革命的新起点,还是面临人类协作模式变革的前夜,我们将在本次论坛思辨和研讨自主智能体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

  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已在ACL、EMNLP、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5.8万次。入选2020-2023连续四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闫宇坤,清华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曾获北京市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优秀博士生荣誉。在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ACL、AAAI、ICLR、NeurIPS、COLM、NAACL)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主导研发的MiniCPM-Embedding系列稠密检索模型与UltraRAG框架在Github获得超过1600星标,模型累计下载量突破36万次。

  林衍凯,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预训练模型和大模型智能体,

  王硕,清华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围绕长序列高效处理算法、数学科学等方向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累计发表CCF-A/B论文二十余篇,引用量一千余次。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入选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钱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准聘副教授,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自主智能体、群体智能等。曾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腾讯人工智能平台部从事研究工作,并入选清华大学

  等人工智国际顶级会议上,并担任领域主席或审稿人。他主导研发的多智能体系统

  榜首,累计获得超过两万次星标关注与三千次分支复刻,全球相关推文和视频阅读量超五十万次,并被英伟达评为五大面向企业应用的典型智能体框架。

  平台研发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博士后,研究领域关注教育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学习环境等课题,深度参与清华大学

  刘邦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是魁北克Mila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蒙特利尔 Institut Courtois交叉学院成员,加拿大CIFAR人工智能讲席教授(Canada CIFAR AI Chair)。他的研究重点关注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与智能体、多模态与具身学习、以及AI for Science;提出首个材料科学大模型,促进基于图学习的NLP研究,推动基础智能体的研究和开源生态建设,研究成果被广泛部署到工业应用中。他在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90余篇论文及教程,担任NeurIPS、ACL、EMNLP、NAACL、IJCAI等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及 Neural Networks 杂志的执行编委(Action Editor)。曾获2024 WAIC 云帆奖(Rising Star),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卓越奖,最佳论文提名,George Walker PhD Thesis Awar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