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2024年协同教育实践活动暨“数智教育”帮扶工作(第二期)第四场,暨梅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展示交流活动(第二场)举办。
本期活动旨在加强各学校之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用智能技术引领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以及受援地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活动的课例展示环节,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张伟良书记巧用“青鹿智慧纸笔”系统,收集练习数据,通过系统智能批改与数据统计分析,轻松了解学生的练习效果,实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教育的融合。
2024年协同教育实践活动暨“数智教育”帮扶工作(第二期)第四场,暨梅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展示交流活动(第二场)
为确立“大思政”格局,积极响应并扎实推进省、市、区“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地工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开展协同实践活动通知》《梅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展示交流活动(第二场)》的通知要求,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与共同体学校于2024年5月24日开展了第二期协同教育实践活动暨“数智教育”帮扶活动。本期活动旨在加强各学校之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用智能技术引领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以及受援地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梅州市教育局、梅江区教育局主办,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广州市潘文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校长潘文清、广州市潘文清名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教师冯淑娴、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郑建河、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科萍、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张伟良书记、李雪凤校长、叶巨干副校长,以及梅江区各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跨区域协同课例展示、跨区域协同案例分享、讲座交流、专家点评。
首先是精彩的“大单元教学”跨区域协同课例展示。来自广州市潘文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的潘文清校长为大家展示《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潘校长利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和“精准课堂”两大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课堂上,她着眼于“法治观念”“道德修养”两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先以体验活动——“掰手腕”游戏引出规则;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交流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规则;再以情境假设、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规则作用大。课堂上,潘校长创设争做“规则之星”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情境分析、反思体验中建立规则意识。有效的评价贯穿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整节课有效利用智慧平台的资源、互动工具与及时反馈功能,实现课堂的灵动、精准与高效。
《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二课时由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张伟良书记展示。为了检测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张书记巧用“青鹿智慧纸笔”系统,收集练习数据,通过系统智能批改与数据统计分析,轻松了解学生的练习效果,实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教育的融合。课堂上,张书记创设多个生活场景,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他带领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规则以及其作用,引导大家认识到维护规则要做到铁面无私,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的从众心理。最后通过故事视频,让学生明白守规则要自觉,并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创建更有秩序的社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接着,广州市潘文清名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的冯淑娴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多技术融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我在这里长大〉为例》。冯老师从案例背景、教材与学情、方法与举措、反思与展望四方面进行阐述,对方法与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课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数据分析,合理制定教学设计;课中借助软件,运用多技术赋能,多维实现教学目标;利用AI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学业评价。冯老师结合各个能力点的优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具体化、学生学习生动化、教师评价数据化,从而有效落实“双减”,做到“减量不减质”。展望未来,冯老师期望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教育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让技术深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现代化。
第三个环节,广州市潘文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潘文清校长为大家带来讲座《党建引领:1+3+N打造大思政教育新格局》。潘校长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为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方法路径。从思考何为立德树人、如何实践在大思政中突围、五育融合的成效三方面为大家阐述了1+3+N大思政格局。学校通过培训助动、教研推动、工作室带动、评价拉动,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借助AI赋能落实德育素养培育,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动力,以评价撬动育人模式变革;着力构建立体思政课堂,烹制好“三餐”一一定制餐、营养餐、特色餐,让课程思政立体化;坚持德育(思政)课题引题;倡导“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堂处处显特色”;实现每月主题活动项目化。践行三全育人、五育融合理念,助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最后,潘校长以泰戈尔的诗《用生命影响生命》作为结束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家成为他人的光和力量,让生命影响生命,传递正能量。
最后是课例与案例的点评环节。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郑建河老师对协同实践与帮扶成果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以多元混合式研训提升教师智能素养,协同帮扶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果。两节课例都能从生活实例出发,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凭借数智技术,让课堂教学高效、生动、有趣。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实践化和智能化特点,教学中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素养培育和思维发展。《我在这里长大》这一案例创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最后,郑老师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南方教研大讲堂、广州共享课堂、梅州市智慧教育平台,继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随着今天活动的圆满落幕,大家不仅见证了数智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是感受到了教育帮扶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每一位参与的教师和学生都展现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德法治的深刻理解。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还能够在数智教育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育因智慧而强大。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数智教育”共同体学校的帮扶下,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将继续深化教育理念,提升数字化领导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课堂改革,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教育融合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球抽成费率最高!买会员比安卓贵?“苹果税”在中国是否构成垄断,法院判了
【奔流·调查】怀胎7月女大学生被当肾病医治后身亡 河南邓州市人民医院拒绝提供鉴定材料
许家印“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无法与夏海钧取得联系!恒大地产41.75亿元罚单全文公布:2年虚增收入超5600亿
消失许久的周立波突然发声!感慨:做我局的人已经叛逃,人不怕被冤枉就怕有报应
“十个一”伴成长 童心共聚庆六一——青岛洛阳路第二小学“六一”庆祝活动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